《国际教育与跨文化交流》课程介绍
在全球化、国际化日益凸显的时代,未来如何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化人才合作竞争变成了每一位大学生在毕业前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海外求学逐渐开始变成了大部分人都有过的普遍经历,拥有英语能力和多元文化背景已经不再稀奇,而进入跨国企业就职,与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才在职场中共事,更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面对着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国际教育知识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意境成为社会竞争力的评判标准,而通过海外求学来获得竞争力变成了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前的一项必修课。
因此,为了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适应未来地球村时代的就业与生存
2.如何建立国际化视野,提升国际化竞争力
3.海外求学对未来发展与就业的作用
4.如何将海外求学收获最大化,全面提升学术及社会生活能力
5.如何应对文化差异,快速融入异国学习生活
全美国际教育协会于2013年组织开发了首部《国际教育与跨文化交流》课程,专门针对在校生国际交流中遇到的问题。本课程已经被多所USIEA中国合作院校作为选修课纳入正式教学计划供学生修读,自推出以来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成为各校选修课中选课率较高的课程。
本课程力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敏感度,树立对国际交流、学习的正确认识,激发兴趣并为远赴国外/境外学习、交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通过阅读相关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及跨文化研究者的著述,了解文化能力和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成为具有反思精神的学者,不断实践中西文化贯通,培养国际化视野,应对未来的全球化机遇和挑战。
《国际教育与跨文化交流》(暂用名)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综合类课程。课程设计的目的旨在满足学生出国访学、留学、境外交流及毕业后进入跨国企业就业的需求。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是跨文化交际学与比较教育学理论,课程内容力求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课程设计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基本过程的实践。
›› 基本知识介绍跨文化交流概念、文化纬度、文化差异、文化休克、多元文化主义等概念;运用比较教育学理论,以美国高校为例,对中美高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分体系、学分对接进行差异分析。
›› 基本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境外生活能力。要求学生熟练运用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知识,了解如何在境外解决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生存问题。
›› 基本过程涵盖三个部分:行前准备;获得最大收益的途径;回国转化等。赋予学生国际交流前、国际交流中及国际交流后心理、学术、文化冲击等各种常见问题的人文关怀和实战培训。
USIEA为中国合作院校提供实施《国际教育与跨文化交流》教学的全部配套材料及相关案例库,以支持院校的教学工作。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参与此课程的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国外高等教育,做好相应准备,迎接美好的访学生活。